ICP-2修訂對網際網路的持續發展、促進資源公平分配及鞏固RIR治理架構非常重要,本活動預計將邀請到國內最理解國際網路關鍵資源管理政策之專家學者,共同討論此全球網路治理課題之現況與面臨挑戰,以及探討臺灣社群如何參與此全球政策之討論。
最常被討論的零工經濟問題包括平臺對傳統勞資關係與義務之規避,以及業者單方面調整報酬機制導致對零工勞動者的剝削等;而近期受到矚目的則是平臺演算法,演算法不只冰冷地為每一位平臺勞動者記錄著工作完成時間、積極接案與否,並可能在犯錯時直接凍結勞動者的帳號。
本座談將探討臺灣數位零工經濟中勞動者的困境,特別是演算法帶來的衝擊,以及政府如何透過法規設計來改善相關的問題,而從國際經驗當中是否有可借鏡之處?
本場活動將邀請多位專家共同探討AI企業利用未授權的內容訓練AI模型,甚至利用此類內容為作者撰寫「續集」,是否侵害作者的著作權?另外,當ChatGPT等生成AI技術將「幻想」文字當成實際報導或作品內容,對作者本人和被誤導而信以為真的使用者,分別又會帶來什麼傷害?
隨著數位科技引發的侵犯隱私、散播假訊息、網路攻擊、網路犯罪等問題層出不窮,「科技需要受到監管」已經日漸成為國際共識。然而,對於應該如何監管,目前仍是莫衷一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 Anu Bradford指出,當前全球科技的監管模式可歸納為三種:美國的「市場主導模式」、歐洲的「人權主導模式」,以及中國的「國家主導模式」。
不過,美、歐、中這三大數位帝國不只是監管各自的國內市場,而且還對外輸出監管模式,試圖擴大數位世界的影響力,以重塑符合自身利益的全球數位秩序。Bradford也表示,三大數位帝國對於科技監管的全球主導權爭奪戰,正在加劇當中!
本場座談將邀請專家帶您共同探討科技監管主導權究竟該如何發展,又我國該如何應對。